正文

【光悦·成长园】“巧”收纳 “慧”整理

        3-6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自理能力衔接为重点,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学习的基础。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也强调“引导幼儿学会分类整理图书、玩具、学习用具等”。因此,我班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了“幼小衔接生活准备—整理小达人”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幼儿自主整理归纳物品的能力,感受干净整洁的空间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爱上整理,喜欢帮助他人。

课程起源

        离园环节,孩子们拿取自己的物品时,东西总是散落一地,于是,在第二天的晨谈活动中,我们聊起了关于如何整理的话题。因此,关于整理的争论赛拉开了序幕......
        整理——一场争论赛
        在孩子们的心中,整理重要吗?
        “我觉得很重要。”
        “整理很重要,不整理就找不到东西了。”
        “肯定重要了,不整理就乱七八糟的。”
        “整理可以让我们快速的找到想要的东西。”
        “我觉得整理不重要。”
        “整理有点麻烦。”
        “会有人帮我的。”
        “下次还要玩,所以不需要整理。”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孩子们最终得出结论:整理当然很重要。
        教师的思考:“收纳整理”是孩子们一时产生的兴趣,把握现有的探究兴趣和经验,支持他们在一日生活中基于“收纳整理兴趣”扩展到自我服务的意识、方法,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也是一次幼小衔接的主题课程。

寻·根源

        调查——收纳知多少
        每次活动结束后,整理收拾玩具物品是必须要面临的“难题”。经过我们在班上的观察以及通过调查表来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后,发现幼儿在收纳整理方面存在过于依赖成人、不会分类、不了解收纳位置、整理方式掌握不足的情况。
        收纳前准备
        1.我们的问题
        今天进行区域游戏活动的时候,又有小朋友没找到自己需要的玩具,为什么呢?
        “玩具都混在一起了。”
        “上面的标识掉了。”
        2.我们的办法
        "孩子们在收拾前就发现了很多的问题,于是我们开展了“整理”大讨论。"
        "想想怎么才能快速的找到玩具呢?"
        "多拿几个框子把玩具分开装。"
        "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
        "我们还可以做标记。"
        孩子们的疑问有很多,办法也很多,通过和孩子们的讨论之后我们决定开展一场《我的整理方法最棒》的游戏活动,来提升孩子们的整理技能!

探·方法

        整理小妙招
        东西太多可难不倒我,快来看看我的好办法吧。
        从小到大、分门别类、借助工具、学会断舍离。

“慧”·整理

        小书包,整了吗?
        1.小书包整理初尝试
        “哎呀,我回家也学着整理书包了,可是好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书包太乱了,有的东西都塞不进去了。”
        “你的书包太小了,你可以换个大一点的。”
        “橡皮这些小东西真不好收拾。”
        书包不是储藏室,不能把所有东西都塞到书包里,你们知道小学的哥哥姐姐都放些什么吗?
        2.幼儿园vs小学书包大不同
        “我在家看到姐姐收拾的时候,会按照顺序放进去。”
        “我们可以画一个计划表,对照表上的内容再收拾书包就好了。”
        3.小书包整理计划进行中
        “我的计划表中记录到,第一层先放比较大的书本,然后再放小的东西。”
        “我按照顺序进行摆放,这样就不会弄乱了。
        孩子们根据计划表开始尝试,发现有问题,比如书本、作业、经常玩“捉迷藏”的游戏,总是卷起来,很不方便,怎么办呢?我们请上小学的哥哥或姐姐来支招,我们来看一看她们整理书包的好方法吧!
        大家庭,“整”了吗?
        整理小家
        教室是我们的第一个集体的小家,整理就从这里开始,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整理活动,将自己组选择的区域进行材料上的分类整理,同时还给材料上设计了专属的标签。
        幼儿互评  
        小组长根据排列的整齐度、整洁度、是否分类摆放、标记是否适宜这四个方面进行打分,检查大家区域整理情况的同时也检查小组的合作成果。
        整理管理员  
        老师,我们整理的区域又弄乱了
        我愿意当管理员来监督
        为了我们的小家可以一直干净整洁,孩子们自告奋勇每周都选出一个监督小组长进行监督打分。
        整理大家  
        “幼儿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之后孩子们发现幼儿园里的骑行区和户外器械容易乱,于是孩子们兵分两路,用勤劳的小手还幼儿园整齐与美丽。
        整理我家  
        课程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该让孩子走向生活。在家孩子们也积极地劳动起来,将自己的玩具、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
        教师的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家园共育,极大程度地拓展了幼儿教育的空间范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丰富的成长体验。
        教室是孩子们的第一个集体的小家,整理就从这里开始,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整理活动,将自己组选择的区域进行材料上的分类整理,同时还给材料上设计了专属的标签。

享·成长

        整理大比拼
        小朋友们信心满满的开始比赛咯!
        在整理书包活动中,小朋友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认知方面,孩子们知道了书包的结构,了解了书包的作用;在能力方面,小朋友们掌握了整理书包的方法,积累了整理的经验;在情感方面,小朋友们比之前更乐于整理。
        瞧!这是我们整理后的成果哦!
        一个小小的书包蕴涵着大大的教育契机,衍生出内涵丰富的学习活动。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练习、幼儿有了清晰的整理概念,学会了分类整理物品的技能,培养了自我服务意识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为孩子们升入小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追“星”小能手

        我们还能向弟弟妹妹传授经验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孩子最好的老师,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小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小孩子。”年龄相近的大班哥哥姐姐们正好就充当了“最好的老师”这一重要角色。 同时,对即将升小学的他们,会萌发出大哥哥姐姐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也培养为他人服务的责任意识。

我们的收获

        幼儿的收获
        幼儿在这次活动开展过程中,主动整理,不仅学会了分类、规划、整理、收纳等技能,还能够勇于承担责任,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反思

        在幼小衔接的生活准备中,教师是幼儿成长的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在幼儿进行课程走向的时候给予引导和帮助,在活动中和活动结束后,进行全方面的指导和总结,为幼儿提供有效的保障。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幼小衔接,是幼儿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方面面的准备,生活整理的能力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要想全面做好幼小衔接,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善于观察的细心、教育指导的耐心、及教育事业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