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株幼苗的成长,都藏着家-园-校-社合力的密码。这趟成长的旅程,牵着童心、系着期盼,连着三方共同的誓言。乘着春风的翅膀,让我们携手共筑幼小衔接的彩虹桥。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成都市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天府三幼在家长支持共同体建设中,以“光悦·家园共育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家园协同育人路径,本期“家长学校”特邀成都市温江区新世纪光华学校副校长、小学部校长魏燕入园,聚焦大班段幼小科学衔接要点。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念,掌握幼小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法,家-园-校-社共同携手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与家长共同解锁孩子幼小衔接密码。
专家引领。魏 燕 四川省小学数学省级骨干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教龄32年,行政管理经验19年;先后四次领办新学校,高级教师;多次被评为区、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管理干部、优秀校长。
聆听 科学 同心同行 助力成长
讲座伊始,魏校长以“慧准备 善衔接”为题,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新图景。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她指出AI技术正深刻改变目前的教育形态,并重点剖析了三大核心挑战:一是科技迭代速度超越人类学习能力;二是AI认知水平突破传统边界、职业结构面临重塑;三是在此背景下,重点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AI应用能力和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素养,为家长勾勒出适应数字时代的育人新方向。
聚焦教育实践,魏校长深入解读了“双减”政策下的改革攻坚方向。结合调研数据,魏校长分析了短视频等数字产品对青少年专注力、逻辑思维的冲击,揭示了当前教育中创新能力不足、意志品质薄弱等现实问题。
针对幼小衔接这一关键阶段,魏校长从学习环境、课程设置、能力要求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知识铺垫+心理建设”的双轨适应策略,并围绕时间管理、阅读培养等具体问题给出了可操作性建议,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并就家庭如何助力孩子做好身心、生活、社会交往及学习准备等给予实操性的指导。
最后,魏校长特别强调家长要做好角色转型,从生活照料者转变为幼儿成长引导者。通过建立家校资源库、开展亲子共读等方式构建支持体系。
“小学还会有午睡吗?”“小朋友在校中饭能吃饱吗?”“在进入小学的这段时间需要做知识的准备吗?”……
讲座结束后,幼儿家长就入学准备、行为习惯培养、亲子沟通等焦点问题与魏校长展开深度交流,魏校长都一一详细、耐心的进行了解答。
此次讲座为家长们提供了专业的教育理念指引,有效纾解了幼小衔接阶段家长的忧虑情绪,助力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认知。接下来,天府三幼将持续深化家校协同,与家长携手共进,共同探索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策略,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筑牢根基。
衔接 共育 温暖衔接 浸润成长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幼儿园应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天府三幼在“沐光童行 爱悦生命”园所文化引领下,始终坚持“阳光儿童”培养目标,立足儿童发展视角,聚焦“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助力大班幼儿实现从游戏为主向学习为主的平稳过渡。
大班作为衔接过程的“冲刺阶段”,到底应该衔接一些什么能力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天府三幼大班的小光芒们是怎么做的吧。
01 生活准备篇——自我服务 其乐无穷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生活准备中明确提出“有初步的时间观念”。大班组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时间,如入园签到,认识时钟,挑战一分钟拍球、跳绳等,让幼儿在感知时间的变化中树立时间观念。
大班组以培养幼儿分类整理、早睡早起和时间为核心,积极通过叠放衣物被褥、整理书包等提升生活技能,以值日生、区域管理员、小小播报员等社会适应活动,以及幼儿成长册、家长沙龙等家园共育探究路径,帮助大班幼儿不断提升自我服务、时间规划及社交能力,秉持寓教育于生活的原则,将常规活动和教学活动充分结合,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请”“谢谢”“对不起”简单的礼貌用语,传递着友善与尊重。在 “礼貌小剧场”中,大班的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将这些文明礼貌的行为展现得淋漓尽致。还常常在班级听到响亮的“我来帮助你”“我可以”“今天我当值日”,在班级里,孩子们化身“小小管理员”,分发材料、整理区角、照顾自然角等。
孩子们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不断提升自我服务能力,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与满足感,真切地体验到成长的力量 ,向着 “生活小能手”的目标稳步迈进。
02 身心准备篇——向往入学 动作协调
大班幼儿们时常兴奋地围着老师,分享着对小学生活的期待:"老师,我马上就要上小学啦!"他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出心中五彩斑斓的校园:有飘扬的红领巾、整齐的课桌椅,还有亲切的新老师……每一笔都跳动着对成长的渴望。
在孩子心中,小学是个“神秘岛”,让人充满期待。
大班组以“向往小学、动作协调、情绪管理”为核心,将“趣当小学生”、“课间十分钟”浸润到孩子的游戏中使得大班幼儿充分了解小学,让大班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户外大创游、亲子运动会,适量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支持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最后通过绘本共读、班级小舞台、故事大王培养幼儿自我激励与情绪体验的路径,助力幼儿积极适应小学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在一日活动中,大班组老师充分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游戏时间和体育活动时间,为幼儿提供方便、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和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利于孩子增强体质,保持充沛精力和良好情绪,为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做好扎实的准备。
03 社会准备篇——乐于交往 悦享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大班幼儿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交朋友对大班幼儿有特殊意义,在交往中,孩子们不仅学会分享与合作,更在欢声笑语中培养共情能力,自然而然地融入集体,迈出社会化的第一步。
在社会准备上,大班组以“加强规则意识、乐于交往结友、责任意识形成”为路径,良好的交往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幼儿入学后结交新朋友、认识新老师,逐步适应小学新的人际关系。
大班组老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等设置小小播报员、自主签到等实践强化规则意识与责任担当;运用区域管理员、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提升协商合作、问题解决及情绪管理能力;同时联动“光悦·家园共育中心”,以"大创游""读书月"活动,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幼儿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为幼小衔接中的集体生活适应奠基。
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提高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合作能力,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并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学会换位思考。幼儿步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认识新老师,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04 学习准备篇——好问好学 乐于探究
在学习准备上,大班组以"积极主动、良好习惯、专注提升"为核心,主要通过主题课程探究、情景化体验等支持幼儿进一步的探究想法和行动,培养幼儿运用丰富的材料深入进行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班级设置开放游戏区、多元化材料等促进幼儿在游戏化学习中感知世界,在探究性活动中收获习惯养成;在活动中融入跳绳计数、自然测量等生活场景,通过“名字创意画”培养前书写兴趣,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探索乐趣,提升观察能力与想象力。
以科学探究为例,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学习准备中明确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比学到多少知识重要”。孩子们在光影探秘角发现“影子大小与照射角度有关”,并自主设计“光影变化记录表”。教师通过“问题驱动—操作验证—记录归纳”的探究模式,帮助幼儿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实证意识与科学思维。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里程碑。愿这群带着好奇与梦想的小种子,在科学衔接的沃土中茁壮成长,自信从容地迎接小学生活的新篇章!
家-园-校-社 科学衔接
美好的教育,基于“家”与“园”的合力共育。少一点幼小衔接的坡度,多一点幼小衔接的温度,让我们实现“幼”与“小”的双向奔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