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滴滴,心里藏着小秘密。小雨给大地写童话,想念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春天花儿笑哈哈,我们去踏青玩耍。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插柳戴青,拥抱自然。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既是踏青赏景、感受万物复苏的欢愉时光,更是华夏子孙祭奠先贤、传承家风的重要时节。
为延续文化根脉,体验清明习俗,在清明节到来之时,成都市温江区天府第三幼儿园组织开展了“‘幼’见最美四月天 梨花风起正清明”主题教育活动。
小光芒们在活动中领略春日生机,懂得感恩思源,让民族文化基因在幼儿心中悄然萌芽,使孝亲美德随春风化雨滋养幼儿健康成长。
清明的N种畅想
童话清明 | 我心中的清明是......
1.开心的:“清明节是开心的,因为可以放假。”“我也觉得清明节是开心的,因为在清明节可以吃青团。”“清明节可以出去玩,我觉得清明节是开心的。”
2.难过的:“清明节是难过的,因为我会想到去世的亲人。”“清明节要去扫墓。”“我就很想我的奶奶,她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3.复杂的:“我觉得到了清明节会很冷。”“对!到了清明节会下雨,是下雨的节日。”“清明节到了还可以放风筝、插柳。”
细雨纷飞 · 踏青赏春。围坐在老师身旁,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讲解清明节。孩子们一边唱着清明儿歌,一边舞动小手。寓教于乐,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协调与节奏感。
清明寄相思
关键词:怀念
温暖的阳光,碧蓝的天空。渐绿的柳枝,吐芽的苞蕾。万物随着气温升高而复苏......
“老师,我们的小鱼好像不动了。”小朋友正准备给小金鱼喂食,突然发现小鱼一动不动。“难道是因为昨天太热了,小鱼跑到石头上下不去,然后被晒死了?”“那我们的小金鱼怎么办啊?”“我们把小金鱼埋起来吧。”
孩子们在了解清明节后,他们又一次想到了自己的好友“小鱼”。“老师,我想在清明节祭奠小鱼。”“我也想,我现在都不能给小鱼喂食物了,哎!”
小朋友提出给小鱼祭奠的想法后,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重新为“小鱼”设计了一个墓地,还准备为小鱼献花,以此表达他们对小鱼的怀念。
习俗悟清明
关键词:丰富
花苞苞、绿芽芽,最是一年春好时,处处皆是春天。
尝青团香浓。青团又叫清明果,小小一颗翠绿色的面团,不仅蕴含着人们对亲人那份独特的思念,还饱含着人们对万物复苏的浓浓祝福。无艾草不青团,一捧捧五彩粘土,如同春日的魔法,在孩子们手中变幻出千姿百态。他们或揉或捏,或刻或画,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粘土青团在指尖跃然而出,宛如春日里的一抹清新。
绘彩蛋缤纷。挥动画笔,为鸡蛋绘上缤纷图案,小小彩蛋寓意圆满,象征美好愿景。这不仅是游戏的乐趣,更是传统习俗的延续与传承。
乘纸鸢风起。“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借着清明之际,孩子们也亲自动手绘制了属于自己的风筝。一袭纸鸢祈清明,小小青团盼团圆,我们一起来做风筝。绘画出五彩缤纷的风筝,期待风筝飞上天空,放飞我们对故人的思念。
映桃花粉红。清明节到了,满园春色关不住,春风吹得桃花红。忙忙碌碌小镇里红红的花映入了孩子们的眼帘,它色泽艳丽,花瓣轻盈。一片片花瓣像跳舞的小姑娘。
绘卷春意动。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就要时刻准备好雨伞。折一折,翻一翻,画一画 ,自己的雨伞就制作好了。
绿色彩纸做柳枝,小手撕出柳叶片片;彩笔画上圆圆的青团,好像真的能吃到口中的甜蜜。再贴上小纸花,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
孩子们了解了清明吃青团的习俗,在活动中小光芒们发挥创意,用画笔描绘春天的色彩,感受传统节日的趣味。户外踏青时,孩子们观察桃花绽放、春雨绵绵,在大自然中体会“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意......
踏春觅芳菲
关键词:春天
此时节,新绿葱葱,娇蕊争芳,春和景明,入眼皆是春意盎然。
你看到了吗,黄色、粉色、白色的花已经开放。你闻到了吗,风里已经有了春的味道。你听到了吗,小鸟叽叽喳喳说春天到了。
孩子们走进绿意盎然的户外,感受清明的传统与生机。在柔软的草地上奔跑,观察新芽与昆虫。用小手触摸花瓣的柔软,聆听春风的故事。
清明时节,春意正浓,正是带娃踏青的好时光!放下手机,走进山野,和孩子一起追逐春风、聆听鸟鸣,在绿意盎然的草地上奔跑,感受泥土与青草的芬芳。
春日的暖阳洒满草地,小手攥紧麻绳,小脸憋得红扑扑,拔河绳上系满了童真的欢笑。孩子们像新生的春笋般铆足了劲儿,在柔软的草地上留下欢腾的脚印。
看呀!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小手拉小手的温暖,是摔倒时小伙伴伸来的胳膊,就像清明时节的艾草青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黏连着最甜美的情谊。
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文化传承融入生活实践,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知清明节的独特魅力,学会感恩自然、珍惜生活,更在亲子互动和同伴合作中收获了温暖与快乐。
柳绿花红,春意盎然。三幼园里的小朋友们在清明节,感受着大自然与生命的伟大,用稚嫩的声音讲述着习俗的故事,愿这份美好永远伴随着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