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光悦·四季园】小满童趣满园欢 节气教育润心田

       初夏的风,摇醒麦穗的金黄。五月的雨滴里,藏着小满的悄悄话。这是成长的时节,是收获的前奏。在花香四溢的三幼园里,以自然为图书,以节气为契机,让探究的种子,在童心里      悄悄饱满……

       五月的微风轻拂,携着初夏的蓬勃与希望,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此时万物初盈,麦穗渐丰,正是引导幼儿感知自然规律的美好时节。成都市温江区天府第三幼儿园各班级结合《成都市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试行)》中"亲近自然,萌发探究兴趣"的教育目标,开展了以"小满童趣满园欢 节气教育润心田"为主题的节气系列教育活动。

       对于小满节气,孩子们有什么想法呢?“满就是多的不得了,都装不下了,小满就是可以装得下。”“小满的意思是小小的满足。”“满就是溢出来了,小满就是小小的溢出来了。”“小满就是这个东西很小的意思。”“小满可能就是收豆豆,奶奶家有好多好多豆豆。”“小满就是一点点的意思。”“有小满是不是有大满?大满是不是就是满的,小满就是比空的多一点啊?”“我弟弟的名字就叫小满。”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标志着炎夏登场。物至于此,小得盈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饱满但未成熟,故称小满。

       在小满节气来临之际,我们一起看看,天府三幼的小光芒们又在做些什么呢?

01童心绘小满·童心探自然

       “小满枇杷半坡黄”,小满时节正是枇杷上市的时候,孩子们纷纷用五彩画笔“绘”出他们对枇杷的喜爱。

       “麦穗出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田里的麦子快成熟了,孩子们用画本,细细描绘,用心制作,感受大自然中作物生长成熟的魅力。

       “我要把一颗颗小小的麦粒排列的整整齐齐立体的麦穗,饱满的麦粒,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守护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02童手塑小满·巧手承古韵

       红樱缀枝·稚手呈瑞

       萌娃们变身为"水果小达人",用超轻粘土制作可爱的"樱桃盈盈"。小朋友们制作了色彩鲜艳的樱桃,有的圆润饱满,有的歪歪扭扭,童趣十足。孩子们捧着亲手制作的"樱桃",眼睛里闪烁着比果子更甜的快乐光芒,仿佛真的捧住了小满时节的甜蜜与丰盈。

       怎样才能把果子变成扁扁的呢?先搓成一个红色的小球,再用手掌按成扁状就做好啦。揉搓揉搓,美味的樱桃就诞生啦,加油加油!手指轻轻按压,这样果实就牢牢的长在枝干上,不会掉下来了。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用彩纸、黏土等材料,制作出了各种各样富有创意的作品。

       枇杷垂荫·巧手生香

       枇杷树挂满了金黄的果实,树荫下洒落着斑斓的光芒。瞧!小光芒们创作的金黄枇杷,挂满树枝。来看看,小光芒们是怎么通过巧手制作枇杷的吧!第一步,准备一张白色圆形的画纸,勾勒出枇杷树枝干枝叶轮廓。第二步,给枝干枝叶上色。第三步,揉搓成一颗颗小球球。第四步,加上枇杷专属印记。进行装饰加固后,金灿灿的枇杷就大功告成啦!

       银蚕吐韵·古艺新承

       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孩子们通过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细致观察蚕茧,制作了可爱的蚕宝宝,感受到了小满节气带来的乐趣。运用超轻粘土、纸巾制作蚕宝宝,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作。今天我们一起捏一个蚕宝宝吧!点一点,卷一卷,纸揉成团就变成蚕宝宝身体了,真神奇!

       根据《成都市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试行)》提出的"引导幼儿关注自然变化,培养观察探究能力"的要求,各班级以"小满"节气为教育契机,精心设计了"红樱缀枝""枇杷垂荫""银蚕吐韵"等系列主题活动。

根据节气特色创作手工的形式,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中,培养科学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自然探究兴趣。

03鲜果品时令,雅俗承古韵

       感时应物,食之小满。老师带着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品味时节之趣、拥抱时序更替之美。

       “苦”中作乐--《苦瓜柠檬水》

       随着天气逐渐变热,通过食苦来化解闷热带来的索然食欲。苦瓜、苦菜挂着新鲜的绿意,入口是苦涩,回味是甘甜,余调是清爽。小满吃苦,夏不中暑。今天带孩子们一起“苦”中作乐,自制小满节气特制饮品——苦瓜柠檬茶,感受不同味道,体验小满节气的习俗。柠檬一切开,满教室都是香味,小朋友们强烈要求尝尝柠檬的味道,结果一个个被酸出了表情包。

       “苦”中作乐--《吃苦瓜》

       夏风吹,苦菜长,品尝苦菜是小满节气主要习俗之一,气温越来越高,饮食宜清淡,小满食苦瓜,有助于清热健脾,利湿解毒等功效。孩子们回到家中与家人一起制作、品尝苦瓜,体验小满节气的习俗,传承自然传统文化。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亲食这道苦菜,忆苦思甜,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04童嬉润小满·稚趣承农时

       运水“乐”小满

      “抢水”是小满时节传统的农事习俗,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伯伯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瞧,三幼萌娃们的“抢水大战”也开始了!运输水进行比赛,看看那组抢的水最多。孩子们模仿古人“抢水”,他们提着小水桶,在樱花大道上奔跑嬉戏,感受着劳动的快乐和生活的不易。孩子们在游戏中培养了他们身体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浇灌“寻”小满

       幼儿园处处有“小满”,在小满时节,植物需要充足的水分。孩子们在给蔬菜、植物浇水,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

       根据《成都市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在小满节气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抢水"农事体验和植物浇灌实践,不仅亲身体验了传统农耕智慧,更在劳动协作中培养了团队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方式,这些节气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科学态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孩子们用画笔描绘饱满的麦穗、金黄的枇杷,在观察中感受物候变化;用黏土捏制栩栩如生的节气手工作品,在创作中发挥无限想象;在"抢水"游戏中体验农事乐趣,提升团队精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到小满节气的内涵,更在亲身体验中提升了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小满未满,成长正好。这些节气活动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们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大门,为他们的童年播撒下美好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孩子们定能像小满时节的麦穗一样,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在夏日的勃勃生机里,一切都美得刚刚好,愿我们都可以把握“小满”之微妙,小得盈满自在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