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一粽一寻念,一叶一始端。绿荫,蝉鸣,夏始忙。粽香,仲夏,粽香十里满仲夏。悬艾草,挂香包,龙舟跃,鼓点扬,竞渡豪情荡碧江。忆往昔,思贤良,传统熠熠永流芳。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头艾叶又飘香。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利用传统节日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的要求,同时结合《成都市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试行)》提出的“通过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文化认同”的目标,成都市温江区天府第三幼儿园特开展了“‘粽’享夏日 趣享端午”为主题的端午节节日教育活动。
童言童语 探秘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听着熟悉的民谣,我们迎来中国传统节日一一端午节。让我们一起听听,小朋友们关于端午节的认识吧!“端午节可以挂艾草,就可以驱蚊。端午节当然还要划龙舟啦!端午节还要吃粽子,吃咸鸭蛋......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说到端午节的食物,小朋友们顿时来了精神,纷纷讨论起来。“我想到的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做的。我想到的也是粽子,我喜欢里面有红豆的粽子。有的粽子里面会有肉,我喜欢吃有肉的粽子。我想到了雄黄酒,用了雄黄酒就不用担心小蛇了,小蛇最害怕它了。我想到了咸鸭蛋!我最喜欢咸鸭蛋了,我的外婆也很喜欢吃。”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也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各班老师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孩子们知道了屈原的故事,了解了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挂香囊等风俗习惯。
“艾草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来认识“艾草”,再以脚踏压碎艾叶来祛除蚊虫保平安,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对端午节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强调的“幼儿的学习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小光芒们通过直接观察艾草形态,感受植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幼小知识:艾草,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具香气。其叶羽状深裂,茎直立多分枝,耐旱耐寒,广泛分布于中国及东亚地区。传统上用于驱蚊、泡脚、制作艾灸,端午悬挂辟邪,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苦,可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巧手制作 祈福平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创造的重要方式。”各班级以“端午节”为教育契机,巧妙构思了“巧捏粽香”“彩绳寄情”“香囊蕴情”“团扇绘韵”“趣造龙舟”等系列主题活动,在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与造型能力的同时,提升手眼协调与审美能力,发展空间想象与协作能力,实现艺术表达与多元能力协同提升 。
巧捏粽香。粽叶盈淡幽,清芬蕴端午。孩子使用五彩黏土材料,通过一双双巧手和丰富的创意,把传统的粽子变得更加色彩斑斓、可爱有趣。折一折,翻一翻,再加上喜欢的装饰,小巧可爱的粽子就做好啦!每一个小粽子都独一无二,充满童趣和创意!通过搓圆、按压,制作了不同口味的粽子,加上丰富多彩的装饰,小粽子像是在跳舞一样,欢乐动感!
彩绳寄情。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五彩绳是端午节特有的吉祥饰品,具有祈福安康的美好寓意。是平安、是好运、是圆满、是健康,送父母、老师、同伴、亦是给自己,愿五彩相伴、好运常在.....
团扇绘韵。端午绘团扇,此夏清风伴。小朋友们拿起画笔,在团扇上细描慢画,仔细上色,制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团扇。这些以端午特色为灵感的手工创作活动,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中,不仅提升了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更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自然探究兴趣与热爱之情。
趣造龙舟。说到端午节,当然少不了划龙舟啦,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光芒们的奇思妙想吧!
1.巧思绘龙舟。通过观察龙舟修长流畅、首尾高翘的外形特点,孩子们在认真思考与积极讨论后,满怀期待地绘制出心中所想的龙舟设计图。“我想设计一个帅气的龙舟!”设计完成后,孩子们自主在小组中推选一名成员分享设计图,介绍需搭建的具体构造,如狭长的船身、高昂的船头、飘扬的旗帜等细节。“来看看我们的设计图吧!”
02巧妙构龙舟。瞧呀,小光芒们正围着大型磁铁积木“大显身手”呢!他们的小手灵活摆弄,将一块块积木拼接、组合。不一会儿,一艘独具创意的“龙舟”就初具雏形啦,孩子们的脸上满是兴奋与自豪,沉浸在搭建的欢乐中。在探索磁铁积木相互吸附、组合的奇妙特性过程中,锻炼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建构能力。
根据《成都市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试行)》要求,注重“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与动手实践能力”,在端午节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磁铁积木创意拼搭龙舟,既能感受磁铁相吸相斥的奇妙特性,又能理解龙舟首尾衔接、船身平衡的结构特点,在实践中感知传统节日文化的智慧内涵。
通过这种游戏化、实践化的活动形式,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里,观察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在小组合作拼搭龙舟时,他们相互交流想法、分工协作,共同解决拼搭中遇到的难题,培养了团队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更在心底种下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种子。
玩转习俗 趣享端午
端午恰逢六一,幼儿园通过“童趣欢乐周”主题系列活动,构建“传统节日+儿童文化”的跨学科主题课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端午节和六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吧!
套趣粽乐。端午节到啦,一起来玩有趣的套粽子游戏吧!瞄准、投掷、套圈,不仅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大肌肉动作,还能在欢乐的游戏中了解端午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快来和我一起挑战吧!“我们比一比看谁套的粽子更多。”
矢志传艾。投壶游戏不仅能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游戏,将“艾草箭”投入壶时,他们眼神专注、动作反复,在一次次尝试中,不仅收获投箭入壶的欢乐,更激发出坚持不懈的精神。“快来和我一起投壶吧!”“看我投壶超厉害!”
豆趣端阳。小豆子,圆又圆,一颗一颗夹起来。端午有“五色辟邪”习俗,用筷子夹取蜜豆锻炼小肌肉控制和手眼配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能够在相同时间里夹到更多的豆子吧!
香囊藏巧。端午时节,空气中弥漫着传统韵味。小光芒们兴致勃勃地忙碌起来,将散发着清香的艾草、薄荷仔细装进小巧布袋,说:“戴上它,蚊子就不会来啦!”欢声笑语间,一个个色彩斑斓的香囊跃然而生,弥漫着一阵天然清香,格外沁人心脾。“装一装香草,拉一拉彩绳,记得彩绳要拉紧,这样香草才不会跑出来噢。”孩子们互相为对方佩戴上亲手制作的香囊,共同寻回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套粽子时,需手眼协调精准抛圈,锻炼手部控制与空间判断力;投壶游戏中,专注瞄准、控制力度,提升专注力与肢体协调性;夹豆子环节,小手灵活夹取,精细动作与耐心得到强化;制作香囊时,幼儿动手裁剪、填充、缝合,激发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四个游戏融合端午文化,幼儿在欢乐中传承传统习俗,更在趣味体验里全方位发展动作、思维与审美等综合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重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孩子们拿起画笔,勾勒出翠绿飘香的粽叶,在色彩与线条间捕捉端午的独特意象;运用彩纸、丝线等材料,精心制作出形态各异的香囊、五彩斑斓的龙舟模型,在剪裁、粘贴、编织中释放天马行空的创意;在“积木天地”里,齐心协力搭建龙舟,感受团结协作的力量;在游戏中锻炼上肢力量,提升手眼协调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次端午节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愉快体验中深刻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相信这份独特的端午记忆,会如同香甜的粽子、五彩的丝线,永远留在孩子们的童年时光里。愿美好接“粽”而至,愿幸福接“粽”而来!
粽叶再厚,裹不住浓浓情意。浓情端午、共享团圆,让我们互道一声“端午安康”。愿小朋友们端来好运!无忧无虑!愿大朋友们一切顺意!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