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美食与喜悦不可辜负。好好吃饭,快乐生活,不负“食”光,“食”刻相伴。
本学期小班的生活已经进入尾声,小苍兰班的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逐渐稳定情绪,慢慢适应集体生活,建立起了幼儿园的归属感,她们开始慢慢学习生活技能,例如:穿衣、喝水、如厕等,但在进餐的现场总会传来这样的声音......
“老师,我喜欢吃白米饭,不吃蔬菜。”“我喜欢吃胡萝卜,对眼睛好,小白兔也喜欢吃胡萝卜。”“我喜欢吃肉肉。”“我不想吃甜椒。”
为了更好的了解小朋友们的饮食习惯,我们开展亲子小调查,通过调查幼儿在家的饮食习惯,了解小朋友们对食物的喜好。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大部分孩子不喜欢吃蘑菇、苦瓜等蔬菜及一些牛肉等肉类食品,个别幼儿吃的饭菜比较单一。
老师有话说:《成都市3-6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试行)》中指出:“各养育主体要以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活动中,教师与家长密切联系,巧妙借助“亲子调查”的形式鼓励家长关注幼儿健康饮食习惯培养,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提供必要的支持。
蔬菜我知道
如果不吃青菜,我们的身体会有什么变化呢?绘本故事《如果不吃青菜》来告诉我们答案啦!我们的身体需要蔬菜的营养才能更加强壮。在了解了蔬菜对我们身体的益处后,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格子菜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观察蔬菜的生长变化,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喜欢上吃青菜。
食物金字塔
你瞧!医生阿姨带着神秘法宝“食物金字塔”到小苍兰班的课堂上,为小朋友们分享“食物金字塔”的营养结构。
小朋友们也都纷纷参与进来动手参与食物搭配,发现每种食物都有它自己的益处,多吃有营养的蔬菜可以让我们更加健康哦!孩子们经过对蔬菜的了解,在进餐时,慢慢发现小朋友们的挑食习惯渐渐地发生了改变。有些不爱吃青菜的小朋友开始尝试吃起蔬菜,餐盘里剩菜现象也开始慢慢减少了。
老师有话说:《3-6 岁儿童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建议清单》中指出:“成人应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通过绘本故事讲述,走进菜园直观观察蔬菜,医生阿姨分享食物营养价值等,孩子们了解到食物的营养价值,助力幼儿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
餐前一课
李老师每天吃饭前都会和小朋友们玩一个特别的游戏哦!她告诉小朋友们“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用哪些神奇的‘魔法材料’做出来的。”比如,红红的番茄就像是小太阳,里面藏着好多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壮的维生素C。
光盘小达人
同时我们邀请爸爸妈妈也行动进来,通过“光盘行动”的打卡环节,爸爸妈妈在家中引导小朋友们珍惜食物,和小朋友们一起制定“光盘计划”。爸爸妈妈们还把小朋友们在家中光盘的照片分享出来,引得大家纷纷点赞!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朋友们的挑食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青璇小朋友说:“老师怎么小米粒和菜菜都掉到桌子下面去了?”成成也说:“老师我的桌子上面也有很多食物。”言言说:“桃子组的小餐具都没有回家。”
进餐礼仪我知道
为了帮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进餐礼仪的认识,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绘本故事《餐桌上的礼节》,孩子们作为倾听者、观看者,去了解,感受故事里发生的事情,学习更多的进餐礼仪!
进餐礼仪:儿歌颂唱。每次餐前,耳边总是响起耳熟能详的儿歌:吃饭饭,有礼貌,礼仪规则要记牢。坐端正,不吵闹,等待大家全坐好。小手手,拿餐具,轻轻拿,不胡闹。一口饭,一口菜,慢慢嚼,不着急。嘴巴里,有食物,不说话,不嬉笑。吃完了,餐巾纸,擦擦嘴,讲卫生。儿歌来助力,进餐礼仪不忘记!
进餐礼仪:实践活动。问题一个个解决了、突破了,接下来就是实践活动时间啦!在各种激励下小朋友们吃饭变得更加主动了!从搬椅子、洗手到端餐!虽然看似简单的操作,但是对于小班的小朋友们来说还需要反复提醒与练习。桌面上面还留下了一些小饭粒,小老师们齐心协力的整理了桌面和地面。
老师有话说:《3-6 岁儿童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建议清单》中指出:“在成人引导下安静进餐,在提示下将餐具放到指定地方”。通过绘本分享、儿歌颂唱以及一日活动中常规规范助力小朋友们逐步养成保持桌面,地面整洁,饭后漱口洗手的良好习惯。
经验来源于生活,成长也来自于生活。“一日生活皆课程”进餐环节,细细做来,一样蕴含了教育契机。本次活动激发了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自理能力的提升。
我们关于进餐习惯的培养也会继续坚持,让良好的进餐习惯伴随小朋友们成长,也在平淡的生活里,点亮小朋友们的生活乐趣。